企业文化
Enter Lianyao
企业文化
Enter Lianyao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们从吃饱求生存,经过漫长的阶段,才发展到“吃对求健康”。
中年人是体力、精力最佳的年龄阶段,亦是个人、家庭、社会责任最大的压力段。但从生理讲,又是开始由盛转衰向下坡路走的时段。
所以中年是健康养生的关键年龄段,掌控得好,走向健康长寿,饮食不当,亦可能慢病多发,加快衰老。
怎样才能“吃得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东方文化中的“未病之先防范,不提倡乱以后的治理”,要做到“饮食有节,身必无灾”这个“节”就是要坚决做到膳食的八大平衡。
一、主付食比例适当,膳食的酸碱平衡。
比例适当就是掌握主食为主(米、面),要适当配些杂粮、豆类、薯类,目前的情况是杂粮太少或者不吃,一定要吃些杂粮、并形成习惯。
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酸性食物有肉类、鱼虾类、蛋类等,碱性食物有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酸性食物食用过多,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向弱酸性,会使人倦怠无力、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
因此饮食一定要荤素搭配,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宣布“食用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可使肿瘤发病率下降20%。
二、“杂食也,美食也”食物的精与杂的平衡。
我们的食物,谷物、豆类近20种,蔬菜约50钟,水果干果约40种,肉食蛋类近20种,水产类30多种,其他类约40种,总共计200种左右,大有选择享受的余地。
由于所有食物的营养素不同,所以膳食偏简求精,实则有害无益,营养学要求不同的主、杂、荤、素、果各种食物,要求经常吃(每天)30种以上,不同食物,由于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营养,只能从外界摄取,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因此杂食多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建议把我们吃的食物排一排,选一选,从二十种以上起步,只要认真,用心去做,食用30种以上是可以做到的,健康无小事,健康靠日积月累。
三、“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冰凉的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体虚畏寒的人更应慎重,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就是喝滚开水,喝热粥的习惯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指出“热食伤胃,冷食伤肺”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五味调和,不可偏废”膳食的五味平衡。
甜食过多影响食欲,酸味过多会令消化功能紊乱,苦味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过食辛辣,对眼、口腔不利。
注忌饮食五味的调和,就会使骨骼正常,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五、“食宜细缓,不易粗速”就餐的快慢平衡。
《医说者记述》“食不欲急,急则伤脾,法当多嚼令细”咀嚼是饮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助消化,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杀菌消毒,而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使整体消化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科学界将唾液加入到强烈致癌物质(如亚硝胺、黄曲霉素、3-4苯并芯及可疑致锚点癌物烷化剂,烟油、鱼和海味的焦糊物)中各种致癌物质对细胞的致癌突变性,在30秒可完全消失。
六、“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
每日饮食时间要有规律即“饮食以时”一日三餐如何吃既有主观认识问题,又有客观实际困难。目前的状况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盛全家福”。
科学的吃法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晚餐进食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七、“胃好恬愉”进食前、后及进食中间的情绪平衡。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一切不正常的情绪都不能保证消化功能正常运行。医书指出“怒时勿食,食时无怒”“气脑勿食,忧郁慢用”。
音乐对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寿世保元》一书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八、“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能量入与动的平衡
如能做到“量腹而受”,热量就不会储存,否则摄入热量超过肌体消化的需要,其结果必然肥胖,所以进食与体力活动的平衡就非常重要。
为防止热量摄入过度一定要防止随意性,所谓“纯热量食物”油脂、糖、酒”等要控制摄入,各种小食品含酒精、糖、饮料、冰淇淋等果酱、奶酪等一并要掌握控制。饮食切忌重油、重荤、重口感、重盐、重味(如烧烤)很多种常见病是日积月累,病从口入。
饮食健康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从少一口入手,从平时生活习惯入手,中年时期的饮食很大程度决定你老年是身心康泰还是慢病缠身或提前衰老,你老年身体状况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营养修复细胞
人体的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
构成细胞的物质来自于从我们食物中所摄取的营养物质,它们被人体利用,滋养着我们体内的细胞,还可以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只认与它一起经过亿万年进化的食物和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就是人的生命三大体系:“新生细胞体系;滋养细胞体系;和修复细胞体系”的原材料。食物的质量决定了营养的质量,营养的质量决定了细胞的质量,细胞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器官的质量,器官的质量也就决定了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质量。
1、新生细胞如不好,会加速器官衰老、萎缩、功能下降。
2、滋养细胞如不好,轻则容易疲劳,重则会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虚弱宜病。
3、修复细胞如不好,受损的细胞得不到及时修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在某一个器官或组织上产生病变,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命。
人是食物造出来的。人类的食物全部都是有生命的物质,而药的成分只是各种化学物质合成的,是没有生命的物质。所以药物不能成为构成细胞的物质,也就无法帮助修补受损的组织,药物只能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只要让他的营养充足和均衡,也就是让人的生命三大体系:新生细胞,滋养细胞,修复细胞的“原材料”充足,让他们的工作处于最佳状态,人就一定拥有健康。反之人就会不健康和患上各种疾病。其原因就是因为营养的问题而引起的,那么营养引起的问题就应该用营养来解决,所以就造成了几乎所有慢性疾病都很难治愈的结果。
因为所有人身上的细胞在经过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细胞组织都会被更新90%,产生新的组织。胃细胞大约七天更新一次,皮肤细胞大约28天更新一次,肝脏细胞大约在180天更换一次,红血球细胞大约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遍,只要营养充足,吃对了食物,受损的器官通过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经过一段时间,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就会被“软性置换”,产生“新”的组织与器官。不管你得的是什么样的病,不管医生告诉你得的是什么样的绝症,都会有机会彻底康复。因为人天生有这个本事。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绝症。但一定是给自己身体足够的、正确的营养,健康才会伴随着你。
如果是传染病、急救、急性病应该到医院。对于慢性病,“真正的医生是你自己,真正的药物就是伴随你从小长大的食物”。爱迪生曾这样说过:“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人们多关注人体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
营养治病这一观点一旦被大多数的人们接受,疾病对人类的困拢可能会改善很多。
摘自食疗大家2018年5月刊第五期
该刊物为专业科学权威的食疗养生顾问
关于胆固醇
一、胆固醇是一种血脂,呈黄色腊状,是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的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
二、胆固醇是脂溶性的,无法直接溶于血液,必须与脂蛋白结合,才能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
三、运载胆固醇的脂蛋白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前者是有害成分,后者是有益成分。
四、当血液中LDL胆固醇过多,沉积在动脉壁上,则形成血管狭窄,动脉硬化,导致全身血液无法顺畅流通,引发多种病症。
五、日常饮食中,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鱼子、蛋等,应尽量少摄入全脂奶、牛肉、猪肉和家禽的表皮,以防止动脉堵塞。
六、正常的饮食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防治动脉相关的疾病。因为饮食得当,可以降低LDL胆固醇含量,增加HDL胆固醇含量。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HDL可吞噬有害的LDL胆固醇,并将它们输送到肝胆,完全被消化掉。
七、要掌握那些消除胆固醇的有益食物。不同食物对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不同,要选择多种有益食物,通过不同食物的搭配,这一饮食法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最佳食疗原则。
八、有关资料介绍:
豆类是降低胆固醇的良药,豆类中至少含有6种降低胆固醇的成分,所有豆类都有作用。
燕麦可以降低胆固醇,每日食用30克至60克速溶燕麦,坚持食用会使胆固醇下降。
大蒜,每天吃一瓣大蒜,有利于降低LDL,提升HDL水平。
鳄梨可改善胆固醇水平的脂肪。
吃草莓降低胆固醇。
吃胡萝卜降低胆固醇,专家指出胡萝卜有抑制LDL胆固醇,升高HDL胆固醇的功效,无论生熟、切片、榨汁都可以。
九、有资料介绍,能提升好胆固醇的食物。
紫甘蓝、坚果、橙汁、可可、蓝莓、蔓越橘汁、绿茶、深海鱼。
关于饮食养生
(一)30岁以后,请多吃下列清理血管的特效菜。
一、小白菜:保持血管弹性。
二、菜花:血管清理剂。
三、芥兰:软化血管。
四、西蓝花:加强版血管清理剂。
五、西红柿:抗氧化。
六、茄子:增强血管弹性。
七、胡萝卜:有助排出毒素。
八、冬瓜:预防动脉硬化。
九、玉米:软化动脉血管。
十、洋葱:抵抗动脉硬化。
十一、大蒜:防止血栓形成。
十二、黑木耳:排出有毒物质。
十三、海带:防止血栓。
十四、花生米:清理血管壁。
(二)时代杂志建议十大营养食品
番茄:番茄红素,预防摄护腺癌。
菠菜:预防血管疾病,盲眼症。
花生、杏仁:预防心脏病,适量,多吃有害。
花椰菜:预防乳癌、胃癌、直肠癌。
燕麦:减肥、降血压和胆固醇。
鲑鱼:防脑老化、痴呆。
蓝莓:预防老化、心脏病及癌症。
大蒜:清血、降胆固醇、防心脏病。
绿茶:保健功能好。
红酒:抗氧化,适量利心。
(三)专家指出,在全民饮食养生的今天,健康饮食要密切注意“二高一低”、“四多三少”。
一、二高一低:即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
高维生素:维生素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豆制品、蛋类、果蔬等。
维生素A主要来源是黄绿色果蔬(如西红柿,胡萝卜等)、玉米、肝、蛋类等。维生素B则在动物的内脏、豆类、蔬菜、蛋类等较多。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如豆芽菜、西红柿、柿子、鲜红枣等)。
纤维素存在于果蔬和粗粮中,谷物、马铃薯、豆类、蔬菜、菌类、坚果、水果等。
这几大类加工得越细,纤维素含量越少。
控制脂肪需要少吃猪、牛、羊等红肉,用鸡、鱼等白肉替代。
二、四多三少:
四多:即多果蔬、多豆制品、多菌类、多绿茶。
新鲜果蔬中所含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入量从50克增至300克,患胃癌的风险可降低50%。芦笋、卷心菜、番茄、红薯、魔芋、猕猴桃、萝卜、胡萝卜等都是抗癌好食物。经常吃豆腐、喝豆浆可以降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约96%的菌类都有抗癌效果,如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富含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胃癌和肺癌的效果较好。
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三少:指的是少高能量食物,少加工肉制品,少喝酒。
洋快餐,糖饮料等都是典型的体积小,但热量高的食物容易诱发肥胖,临床研究显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
加工肉制品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癌症,咸鱼、火腿、香肠等食物注入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增加食道、胃癌、肝癌、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如果长期饮酒过量,就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之后肝癌风险增大。
健康文化系列之四
健康生活 预防癌症
中国抗癌协会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在《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报告的中文版上,从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对预防癌症提出了如下建议: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淀粉摄入;少吃精制糖;不提倡饮酒;少吃肉类食物;控制油脂摄入;限制食盐;减少霉菌污染;合理储存食物;慎用添加剂;注意烹调方式;避免营养补充剂。
本文重点对以下四个方面作论述:
1、合理安排饮食;2、控制体重,力求腰围不超标;3、坚持体育锻炼;4、防癌生活指示。
一、合理安排饮食:民以食为天,关键在于“饮食有节”,有节才会“合理”,有节要有标准,我们的标准,中国营养协会提供了食物的金字塔,以文字表达金字塔共分五层,首层为油脂类25克;二层为奶类奶制品100克,豆类豆制品50克;三层为禽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四层为蔬菜类400~500克,水果类100~200克;五层为谷类300~500克。
吃得好,合理,会吃千顿香,不会吃一顿伤,合理、平衡、养生、健康。比例失调,导致各种疾病。
以下吃法是中国特色的膳食结构,这样最合理。
1、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护心血管、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某些癌症有重要作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既能给人提供营养,还有助于人体抵防大部分肿瘤的侵害,特别是胡萝卜、西红柿、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葱、土豆、柠檬、大豆、浆果类都是很好的品种。
2、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3、吃清淡、少盐的膳食,盐以不超过六克为宜。
4、坚持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天然钙质和蛋白质来源。
5、谷类为主,好处多多,在谷类食物中应以谷类为主,需搭一定比例杂粮。
6、不提倡饮酒。
7、饮食量与体力活动,消耗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以腰围标准为准。
饮食是一门功课,如果你对自己健康看重,请克服随意性、偏向性,养成合理饮食好习惯。
二、控制体重,确保腰围标准。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
腰围越长,寿命越短,不是危言耸听。
三、坚持体育锻炼,防癌保健康。
有氧运动是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它是一种耐力运动。
科学研究证明每天最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免疫力,科学研究还发现有氧运动还可以减少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未成对电子的分子。过量时对机体造成一定伤害,并可诱发癌症的发生。因此有氧运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此外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提高抗癌能力。
体育锻炼推荐步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各阶段年龄,各种体制都适合,运动量量力而行,坚持做都有成效,应该成为我公司的全员行动,一道特色的全员健身运动,健康文化的具体实践。
步行运动有三个原则:①有恒,这是基础;②有序,循序渐进;③有度,适度。步行的要求应该是三、五、七。三是三公里,五是一周五次,七是运动量达到中等。什么是中等,就是心跳次数加年龄等于170,40岁的年龄心跳应该达130,60岁的年龄心跳110,这样的中等运动就是有氧代谢运动,才能使人的心肺器官血液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只有运动才能达到灵敏,动作协调,肌肉骨骼系统强健有力,也只有运动才能使体内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步行可减少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酯的机会。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使人机体健壮。步行能减少激素尤其是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科学家证实,动脉硬化是可逆的过程,虽然不能彻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可使斑块变稳定和消退(但要坚持,长期做)。
四、防癌生活指导。
世界上不存在单一的,可以预防癌症的手段,在生活中预防才最具实际意义。
1、预防便秘。
一个人一周解便的次数不到三次,即是便秘,若是持续超过三周,应及时就医。这是身体发出的警训,表达日常摄取蔬菜、水果、纤维素、杂粮和水分不足,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或环境改变等。也可能身体发生了严重的问题,要从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生活方式等全面排查自己的问题,和及早求医问药,不要等闲视之。
2、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参考合理安排饮食),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剂、矿物质、抗癌物质,蔬菜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无机盐和大量纤维素。纤维素能促进肠的蠕动,帮助排除粪便及大量有毒物质,《膳食指南》也指出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都应吃,深色的蔬菜水果更好,长期坚持最重要。
3、减少进食红肉(如牛肉、猪头、羊肉)避免使用加工的肉类。加工的肉类指香肠、汉堡牛肉饼和烟熏、盐制肉、罐头、烧烤肉等。一项为期十年,实际54.5万美国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4盎司(约113克)左右牛肉或肉的人,死亡危险高达30%,营养学家发现红肉里含有较多雌激素,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更长,增加患女性乳腺癌及男、女直肠癌的风险。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更要少吃红肉。
从世界范围看,红肉消耗多的国家,前列腺癌发生率也高。国外医学研究证实,红肉中的一些物质与致结肠癌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每星期食用应少于500克。科学家研究指出,白肉有着抗癌作用,每周吃二~四次鱼肉,可以使患结肠癌的风险下降50%。
4、限制食用高盐分的食物和精盐(钠)加工的食物。
我国是一个高盐饮食的国家,食用盐量居世界之首。关于盐,过去只想到口味,都没有和疾病联系到一起,科学研究发现,食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包括各种途径,如酱油、腌菜等调味品及加工食品)盐可直接破坏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实际上盐的最大危害还在于促癌作用,研究发现盐过量是导致胃癌的一个重要作用。我们提倡多吃蔬菜、水果代替盐分的加工食品,对以往吃盐多的人应逐渐减量,确保在烹调和进食时不宜用过多的盐。
5、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发布报告“强调通过膳食本身满足营养需要”,特别提出,不推荐使用膳食补充预防癌症。专家提醒, 关于营养补充剂的利弊尚无定论,考虑到通过补充剂预防癌症的不可预知的副作用,更提倡通过日常膳食增加营养摄入,即使摄入不足,也最好通过膳食补充。
6、限制进食热量高的食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高脂肪,高糖及低纤维素的食物,如汉堡包、巧克力、薯片、薯条、炸鸡、烧烤和大部分的披萨饼等,大量进食的高热量、密度高的食物,会令你难以控制收到的热量,导致体重增加。特别含糖饮料,提供了很高的热量,却难以让人产生饱腹感,并可能刺激人的味觉中枢,诱发食欲。应避免汽水、浓缩果汁等。
研究证实: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类型的癌症相关,如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肾癌。
饮食中,水果和蔬菜含量高,可能对抗多种癌症,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还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营养学家推荐平时多吃低热量、低密度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糙米饭、杂粮饭、全麦面粉和燕麦、荞麦、玉米......
7、食不过烫。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喷门癌、口腔癌可能和热饮热食有关,有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新疆有些地区喜欢喝热奶茶,潮汕地区喜欢功夫茶,也要热饮,太行山区的大碗热粥,也要趁热喝。这些地区都是我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区。
在接触75摄氏度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口腔有轻度灼伤,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有可能是成癌前病变。因此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分析都属于不良生活习惯。
8、减压是防癌的根本。精神愉悦是健康的保证。
癌症的发生与压力相关,研究发现人在高压状态下,可产生焦虑、恐惧、悲伤、绝望、麻烦、愤怒......这些心理上的应激,引起身体产生过量的自由基等生物性物质,严重时可诱发细胞突变而成为癌细胞。正常状况下,人体有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如压力进一步加重、持续,可降低人体免疫力,是人体癌变的细胞不能清除,最终发生癌症。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压力,因在短时间就会消失,所以不成为癌症的起因,只有那些长时间的、持续的压力、阴影,才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多方法,因人而异,自查)。
精神愉悦是健康的保证。
全身的血液流畅无阻——就是健康。
血液起着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的作用,血液不流畅,输送不到的组织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即组织会萎缩、溃疡、坏事、脱落。
心里活动和精神状态很大程度地左右着自律神经,当感到紧张、不快、不安等精神压力时,交感神经抢先启动、收缩血管、血流变慢。相反,感到开心、爽快、轻松、副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血管舒张,血流顺畅。
苦恼、不安、郁闷、烦躁等精神压力会压迫血管,血液循环变慢,因此要极力避免。相反,快活、阳光、乐观、大度会使血管舒张、血液循环畅通——谁保持了这种状态,谁就掌握了健康的关键。
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状态、空气、水源、环境、塑料、添加剂......但我们可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作为,尽个人所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
本文作为一个发言谈论稿集合相关资料“抛砖引玉”而已。